当前位置:首页 > 龙翰足迹 > 名家专访 | 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——油画家彭享华
名家专访 | 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——油画家彭享华
发布时间 : 20-06-01 12:10 浏览量 : 40次


微信图片_副本_副本

彭享华


重庆人,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。1987年任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电视专题片《百苗图》摄制组美编;1998年任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;2000年至今任东方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;2000年至今任渝州画院副院长;现任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。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、全国体育美展、全军抗战美展、赴日美展以及各省市美展,并多次获奖。


▲ 采访视频


“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事物的外在形象,其内在的核心价值通过艺术家的意象化加工,得以充分展现,使之能启迪、净化人们的灵魂。”


彭老师画人、画景、画世间万物。他坚守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精神,通过对身边物景的描绘,赞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,赞颂天人合一。 


▲《陶行知学校旧址》  60x80cm 


▲《五星桥》  60x80cm


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”。彭老师曾用5年的时间画了50幅梨花作品,他不仅追寻视觉的美好,技法的美好,还不断追寻那内在气质的美好。他认为自己的作品,不同于伤痕美术对乡村的“愁绪”,也不同于现代主义风格寥寥几笔的观念,是老百姓看得懂的。


▲《大地母亲》  100x100cm


▲《春姿》  82x101cm


老师的作品早已脱离了纯粹的写实风格,在加入个人情感及独特创新的同时,他还将国画文人画派的审美融入其中,改变了世人对油画的传统看法。


▲《音乐之梦》系列之一  120x75cm 


▲《音乐之梦》系列之二  120x75cm  


老师的创作,巧妙融合中西绘画的精髓之处。有的作品,一看便觉“雅”,感觉“幽”,分明地融入了中国画的某些技法;有的作品,讲究透视关系,讲究形体构成,色调很美,光的处理洽到好处,明显继承了西方油画技法。



▲《卢作孚电灯公司旧址》70x50cm 


▲《涞滩古镇》  60x80cm


已过花甲之年,彭老师仍保持每日早起习作的习惯,常年外出写生,为了一个满意的取景点而步行数里是常有的事儿。他说,这一辈子,只要走得动,那片梨花盛开的地方,每年春天他都要去。不为别的,只为梨花的洁白,只为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。


▲《远眺花滩》80x60cm 


▲《大凉山》60x80cm  




上一篇:名家专访 | 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——传统山水画家靳渝平

下一篇:名家专访 | 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——花鸟画家蒋维青

在线咨询
小牟在线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