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,又名匡山、匡庐,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。东偎婺源、鄱阳湖,南靠滕王阁,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,北枕滔滔长江。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闻名于世,素有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之美誉。千百年来,无数文人墨客、名人志士在此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哈以庐山为素材的山水画。
东晋顾恺之的《庐山图》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,此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,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,但遗憾的是,顾恺之《庐山图》真迹已佚,亦无后世摹本存世。
南宋玉涧《庐山图》
南宋玉涧《庐山图》是一幅绢本水墨画画的意境很明显的,是写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办莲社,弘扬佛教净土法门。此画现藏于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。
明代唐寅《庐山图》
明代唐寅《庐山图》又称《匡庐图》、《庐山三峡桥》,真迹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。唐寅《庐山图》为全景山水,表现的是庐山三峡桥(又称观音桥)一带的景观,画面峰岩嵯峨,古木惨淡,瀑泉湍泻,画风清刚俊逸,而意境却萧索苍冷。《匡庐图》呈现给观众的是萧索、压抑、沉重的情感色彩。这种自然物象的色彩,隐现了诗人心理情绪的色彩。唐寅寓情于画,借画隐晦曲折地抒发自己的压抑情绪,折射出作者一段坎坷的经历。
张大千《庐山图》
张大千《庐山图》
张大千《庐山图》
当代张大千《庐山图》长10.8米,宽1.8米,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张大千《庐山图》气势磅礴,青绿水墨淋漓,晖映交融。全卷从左上方鄱阳湖,庐山含鄱口画起,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晖映的崇山峻岭之中。下部古木森然,郁郁葱葱,上部峰岭叠嶂,逶迤起伏,变幻无常,正中则是一瀑飞泻,紫烟缭绕,左上角浩浩淼淼,似见彼岸。画中屋宇、楼阁、小桥、茅亭星罗棋布,若隐若现,山中云雾飘渺,壑底生烟,峰上重重密林,后面的峰峦时隐时现。烟消云散处峰峦林木详实细密,深沉之处既虚又实,泼重墨、重彩如黑云蔽日。虽说用的是大千晚年独创的泼墨泼彩法,但与常见的不尽相同。画面上群山丛树还是实笔多,勾勒精到、皴擦厚实、点染凝重,与泼墨泼彩形成的云雾虚幻相映衬,更显得苍苍莽莽,瑰丽绚烂。
当代黄秋园《庐山图》纵118.5厘米,横81.5厘米
上一篇:齐白石作品赏析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
下一篇:唐寅《秋风纨扇图》